台湾电子代工厂们路在何方

2024-03-02  来自: 爱游戏体育平台官网登录/荣誉 浏览次数: 1

  台湾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展很成熟,制造端基本能覆盖电子半导体的所有制造环节。从最基础的金属加工件、注塑件和模具设计开始进展,而后延伸到线缆、连接器、光学元器件并涉及复杂些的功能模组或模块,又逐步进展到掌握高端的芯片设计和制造。

  受益于产业转移,台湾地区涌现出一批电子产业巨头,电子组装代工就有鸿海周密(富士康)、纬创、和硕、仁宝、广达、英业达等厂商,芯片代工制造就有台积电、联电、环球晶圆、力积电、稳懋、世界先进等企业,此外在半导体封测、芯片设计、半导体显示、电子元器件生产、电子元器件分销等领域的企业在业内都拥有着不错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台积电、富士康等企业更是作为产业链的龙头,主导着该地区的产业和技术升级。台积电一家公司就生产了全球近70%的芯片,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富士康更是通过不断地投资并购掌控了20多家上市企业,涉及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封测、半导体设备、零组件等多个上下游环节。

  两家公司光是2022年营业收入(合计超过2900亿美元),就已接近台湾省GDP的40%(38.30%),电子制造业更是台湾经济的顶梁柱,与电子信息有关的电子零组件、资通与视听产品、电机产品、光学器件出口就占2022年台湾出口的62%。

  但就在过去的一季度,台湾的出口下滑了19.2%,创14年来同期最大跌幅,3月份外销订单金额同比减少25.7%,连续7个月负增长。连顶梁柱——电子信息产业也下滑严峻,晶圆代工厂去年四季度开始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下滑,台湾前十大晶圆代工企业产值按季同比下跌4.7%,为十四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衰退,台积电今年3月营收环比下跌10.9%,同比下跌15.4%,为是13个月以来的低点,一季度合并营收环比下降18.7%,此前市场一般预期同比增长3.6%。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周密3月营收环比下降0.43%,同比下降超20%;联发科3月份营收同比下降27.4%,一季度同比更是下降超30%。

  更要命的是,消费电子摸到了天花板,电子制造产业链下游的3C产品在全球的销量连年下跌,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连续两年下跌,下游的品牌厂商客户日子不好过了,自然就要把压力向供应商与代工厂传导,给到代工厂们的订单压价更严峻,订单的争夺也更激烈了。

  外国品牌客户还要求这些代工厂到印度、越南、墨西哥、智利等国设厂,这些代工厂的利润本就微薄,去海外设立新的厂房,除了基本的土地、租金、建筑装修、设备采购、组建当地治理团队等费用,可能还要自己进行产业配套,邀请与自己合作的供应商也一同前来设厂,这将形成巨大的资本开支。

  在海外设厂,因应当地的条件和情况,产能爬坡和良率操纵未必能够如期达标,一旦客户不中意,客户很可能转头就会寻找新的合作方,而生产线停摆期间的租金、维护、折旧就全都要由供应商来承担。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展代工产业与在中国大陆进展的最大差异就是,随着产业的进展,中国大陆庞大的人口支撑起了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依靠中国大陆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能够最终靠本土市场的支持和与成长中的本土品牌协同合作完成循环和升级。

  在印度、越南、墨西哥、智利等国家里面,只有印度相对好一些,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仅次于中国,但印度本土的塔塔集团等企业对代工产业也虎视眈眈,塔塔集团今年就将完成纬创在印度南部8条iphone生产线的收购,而印度本土的手机市场,基本被中国大陆的手机生产厂商所占据,今年一季度,印度手机市场的前五中有四个是中国大陆的品牌,台企在品牌环节上话语权不足,而代工方面还需要面对印度政府对本土企业的照顾,因此台系代工厂的海外扩张并不顺利,前景不明朗。

  对于中国台湾和海外大部分的电子代工产业来说,缺乏本土市场和本土品牌厂商的循环和支持,是其最大的制约。

  举个例子,代工厂与品牌厂商常常进行合作研发, 因为代工厂没有自己的终端品牌,最终所投入的研发费用和资源都变相成了外国客户的专利。

  第二个例子,苹果的代工厂为苹果生产产品时,生产线是特制的,划定后,只能为苹果服务,这样代工厂对该生产线投入的一系列技术改造、工艺开发、流程优化工作,最后都变相成了客户的积存。

  第三个例子,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与国产半导体显示产业的相互成就,三星在半导体显示产业的实力很强,是苹果智能电子设备屏幕供应商的主力,在高端显示面板占据多数份额,而国产企业作为后起之秀,想要挑战三星、LG等厂商十分困难,尤其是面对苹果这样的外国客户时,更是力不从心;而经过多年市场浸润和激烈竞争胜出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厂商,通过扶持本土的供应链,从中低端产品入手采购和应用,本土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技术随之提升,京东方也已成为苹果等国际客户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第四个例子,是华为与一众传统车企的合作,通过华为的智能技术赋能,一众车企完成了华丽蜕变,拿到了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的入场券。还有华为在矿山、港口等领域利用数字化技术帮助传统行业完成了升级,同样的,华为也能够借助对下游应用场景的探究逐渐完备提高个人的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迭代升级,实现科技公司、客户、产业链的多赢。

  处在中游的代工制造业,其本身携带庞大的资源(收入都是千亿级别,带动产业链的能力很强),如果下游客户是本土的品牌和企业的话,通过产业链协作打磨产品、合作研发,中游携带的资源就能再灌溉到下游并在本土循环沉淀,是该地区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毕竟代工制造业留存这些资源的能力有限(想要靠1%-2%的利润率去创新研发是不现实的)。

  而本土的下游产业在进展过程中积存的技术和资源,会外溢,由项目或人才输送到整个产业层面,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就为中国的科技产业输送了大量人才;在美国,初创公司、独角兽公司的创始人基本都是从微软、谷歌、苹果这样的大公司出去的,而走出去的人才和项目,还可以与东家继续产生联系和合作,继而爆发更大的能量。

  跟随美国客户出海设厂,学日本企业搞海外投资,台企这些年像台积电在日本、美国都有设厂,富士康也四处投资,在马来西亚收购晶圆工厂,在日本收购夏普,在美国投资电动车品牌,但是想要借助这些项目和手段实现成长,目前来看效果并不理想。

  在这逆全球化、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下,出海未必是好挑选,像台积电到美国设厂,美国原先答应了补贴,转头就想赖账,通过设立苛刻的附加条件让企业知难而退,台积电把大本营的设备和员工送到新厂,面临的不单单是成本上涨削弱价格上的优势的问题,而是文化和治理的冲突等一系列风险可能会摧毁其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

  台系代工厂的业务被替代相对容易,哪怕是进展更早,积存的经验更足,在面对当地补贴支持的本土企业时,台企的优势也微不足道。

  今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了8.4%,对一带一路沿线、东盟、“RCEP”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都有较快的增长,尤其是锂电、电动车、光伏等新兴起的产业的出口,增长了差不多七成。庞大的内需市场和出口市场,是产业进展的理想条件。

  电动车取代智能手机成为经济、产业增长的引擎是业界共识,电动化、智能化的两大技术趋势带动电子产业抵消3C市场的低迷,全面复苏;去年,中国生产了全球70%的新能源汽车,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本土自主品牌和产业集群的优势显著,像博世这样的燃油车零组件大厂,大众这样的燃油车大厂,都加速在中国投资布局,参与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进展大局当中。

  本土新能源汽车厂商比亚迪,早些年也是做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代工业务,这些年,通过布局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坚定进展自己的汽车品牌,掌握自研的三电系统和芯片技术,已成为全世界新能源汽车龙头,彻底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

  像立讯、闻泰这一些企业,这些年,依靠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的崛起,业务取得成长,积极地投资汽车和上游芯片产业,内增外延,努力实现了业务扩张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