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 铸就辉煌

2024-02-19  来自: 新闻中心 浏览次数: 1

  40年砥砺奋进,40年波澜壮阔;40年激情澎湃,40年灿烂辉煌。这是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40年,也是常德市工商和市场监管系统慢慢地增加自身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40年。工商行政管理因改革开放而“成长壮大”,为改革发展而砥砺奋进。40年来,常德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省工商局党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全力支持下,发扬“德行天下、和谐奋进”常德精神,竭尽所能服务发展大局,发挥职能强化市场监管,提升效能加强自身建设,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常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常德市工商局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工商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湖南省商事制度改革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先进单位”等6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连续10年被评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9年获得全省工商系统绩效第一名或先进单位,连续8年被评为常德市人民满意机关。

  改革开放以来,常德市工商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围绕“中心”,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职能,竭尽所能服务发展大局,谱写了促进常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壮丽篇章。

  为给个私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常德市工商局先后制定和发布了13个放宽准入、改善环境、加强服务文件(包括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文件),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为企业。设立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机构,建立全程服务网络与制定外商投资企业“咨询服务一口清,发放资料一手清,受理审查一次清”等工作制度,促进了外资企业未来的发展,实现非公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个体私营企业19.38万户,外资企业323户。常德市非公经济对地方国家税收贡献超过70%,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占比超过70%,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占比超80%以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常德市工商局实行简政放权,优化市场准入环境,大力开展“放管服”商事制度改革,全方面推进工商登记注册便利化五项改革举措,实现了工商准入登记改革红利惠及全体市场主体,极大的激发了社会活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截至2018年9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26.21万户,较1978年共有市场主体181户(只有内资企业)相比增长1448倍;其中企业5.23万户,较1978年增长288.95倍;个体工商户20.97万户。

  1.大力培育各种类型的市场。时光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市场管办脱勾之前,市县两级工商机关把建设集贸市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特别是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之后,全市市场建设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随后集贸市场管理、文明市场创建与集贸市场升级改造同步跟进,桥南市场等39个集贸市场先后评为全国、全省文明市场。同时,大力促进信息、劳动力、金融等要素市场发展。截至2000年,由市、县工商机关组织修建的各种类型的市场达341个,其中:综合市场185个,农副产品市场72个,工业消费品市场41个,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市场43个。这些市场是我市商品经济的“摇篮”、孕育个私经济的“产房”,在解决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方便我们正常的生活,使常德市民告别“凭票购物”历史等方面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2.服务经济园区建设。按照市政府“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的要求,市工商机关采取驻园“特派员”与上门办公等形式实现“一条龙”与“一站式”服务,使常德经济园区建设进入全省四强,成为我市高质量企业未来的发展阵地,成为常德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7年,市工商局支持武陵区工业园创建了我省第二家省级广告创意产业园区,入驻园区广告企业达130多家。同时,积极创建商标品牌,鼓励和帮助市场主体创立驰名、著名、知名商标品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提升公司产品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通过创立品牌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截至2017年底,常德市商标注册总量达12711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39件,马德里国际商标9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8件。

  3.积极支持企业改革。帮企业明确“委托登记、股东资格、出资方式和比例”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推动全市所有国有企业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帮企业进行重组、改制等,支持全市2461家国有集体公司进行了以“一厂多制”、兼并、破产重组与租赁、股份合作、企业集团化等方面的改革,促使国有、集体企业向多元化新型组织与经营模式发展;帮助3681家国有集体企业调整经营范围与方式,在外设立销售窗口890多个。选择800多家亏损国有、集体公司进行重点帮扶,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提供市场信息,推销积压产品等,使多数企业实现了扭亏增盈。

  1.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在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加大对失信经营企业监管力度等方面,强化农资经营企业管理。2004—2017年,全市共捣毁农资制假窝点39个,查处农资侵权案件3836件,查获各类假冒伪劣种子52.7万斤、农药169万斤、化肥871万斤、劣质农机具2182件。同时,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

  2.建立合同帮扶机制。利用注册登记的职能优势,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有一定专业性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开展合同帮扶工作。通过签订订单合同,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实现加工企业与种养农户的互利双赢。2006—2017年,引导签订的订单合同达1.958万份,签约金额1688.7万元。履约率达98.3%。同时,把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切入点,通过实施“经纪活农”战略,实现农业生产与城乡市场的衔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市共培育发展各类农村经纪人13679人,他们现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村致富先行者与带路人。

  3.实施精准扶贫工程。1990年至今,常德市工商局先后在安乡县安尤乡、桃源县向家桥乡和荷花村、石门县双岭凸村、鼎城区东山村、汉寿县东仓铺村开展扶贫帮困与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常德市工商局牵头帮扶的汉寿县崔家桥镇东仓铺村在市委市政府重点调度的43个省级贫困点村中,率先创造了“三用”“三账”“三业”与“三风”脱贫攻坚经验,受到了市委书记、市长及省、市扶贫领导小组的高度评价与表彰。

  1.充当城市创建主力军。在常德市撤区建市30年的城市创建过程中,常德市工商局甘当“苦力”与“主力”,充分发挥工商职能优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危险化学品、流通领域商品、食品等方面的安全管理;积极参与反洗钱、反假币活动;查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加大网吧监管力度;加强春运与水陆运输市场管理;及时受理消费投诉,化解消费纠纷。近年来共出动车辆1.35万台次,出动工商执法人员39786人次,撤除违章经营搭棚3970多处,取缔无照无证经营摊点1.89万个,配合交警与城管取缔无证机动三轮出租车3600多辆,取缔占道经营马路摊点2927个,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689件,消除城市牛皮癣(小广告)5.1万多条,责令整改城区残旧破损、存在安全隐患及影响市容的户外广告3153处。为城市创建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2.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2001年市工商局指导市城区益丰大药房(现滨湖公园店)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私营企业党支部,同年,还在市城区步行街等地选择了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主(共24名)发展为党员,此后,常德市工商局党组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集中打造了100家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在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双找双培”、“三亮三创”活动,探索了非公党建“常德河街”模式, 全省非公党建工作现场会于2018年5月在常德召开。

  3.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与“消费信得过”单位的评选活动,促进企业诚信守法经营。1989年至今,全市共评选“守合同、重信用”企业719家,其中省级266家,市级453家;评选消费者信得过单位655家,其中市级199家,县(市)级456家。开发常德市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软件系统,加强对失信公司进行后延监管,并依法限制其行政许可事项,依法对其法人及相关责任人锁定记载,限制经营行为等。同时,常德市工商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广告经营行为,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开展打黄扫非专项行动,清理企业名称和规范商标专用权等等,促进了地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0年来,常德市工商局根据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确定的政治与经济任务,确定市场监管任务,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制定和实施了“市场巡查制,经济户口与网格监管制,市场监管应急机制,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开展“五无监管区”创建,创新“阳光收费”,深入持久开展“四打三反”市场监管专项执法行动。改革开放初期至2008年,针对价格双轨制滋生的投机倒把行为开展了打击投机倒把行动,共查处投机倒把案件23600件,涉案资金21.1648亿元,移送司法机关39人。80年代初期至工商垂直管理之前,共查处走私贩私案件3297件,查缴走私汽车1973部,摩托车2239部,彩电573部,空调897台等,1993年12月,全国19省市打击走私现场会在常德临澧县工商局召开,市工商局受到国家工商总局表彰。

  一方面,运用“执法检查、分类巡查、专项整治、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年检或年报、企业信息公示与抽查、无照经营查处、投诉举报核查、商品质量随机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市场主体失信与违法经营行为。共查处无照经营5.9561万件、各类市场主体违法违章经营案件1345件、企业抽逃资金与虚假出资、不规范证照经营行为5292件。另一方面,加大经营者合法权益保护,帮助经营者加强企业管理与克服发展难题,有力促进了全市市场主体整体素质与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市场主体生命周期有明显延续。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打击假冒伪劣商品。1991—2017年,共出动19481人次,车辆11997台次,检查市场主体769336户次,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25198件,捣毁制假窝点439个。收缴与销毁了大量假冒伪劣商品。其中假烟186911件,假酒96404件,不合格食品219078公斤,注水与病死猪肉18973公斤,有毒有害蔬菜314897公斤,假酱油11910件,假饮料197668公斤,劣质粮食58970吨,假冒化肥15590吨,假劣种子22520吨,劣质水泥11173吨,假冒服装11915件,据初步统计,查处与收缴的假冒伪劣商品总值达64896万元。同时,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共捣毁传销窝点513个,驱散传销人员52159人,收容896人,刑拘118人,治安拘留159人。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把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与政府采购等相关行业作为重点,深入开展打击商业贿赂执法行动,共查处商业贿赂案件361起,案值12846万元,罚款金额451万元,查处各类竞争违法案件2346起,涉案金额达27574万元。

  把强化消费维权作为提升常德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工作抓实。开展年度“3.15消费权益保护日”与22次消费维权主题年活动,向社会发布消费预警130余期次,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安全消费;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店”“消售无假冒伪劣商品”评比等活动;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时受理投诉与化解消费纠纷,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1992—2017年全市受理消费者投诉、咨询与举报共计205751件,处理率均达95.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0776万元。

  常德市工商局多年来坚持围绕提升系统效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常德市工商局多年来扎实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等专项整治。

  1978年恢复建制时常德市工商系统仅有干部263名,职工224人,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5次增加工商干部编制,直到2000年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实行垂直前,常德市工商系统在编干部职工增加到3297名,垂直管理体改分流到市场服务中心908名。市工商局始终坚持把“育好人,管好人,选好人、用好人、带好人”作为各级领导的第一职责,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与人才队伍。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整顿队伍作风,工商形象建设,创建人民满意工商、创建文明单位等系列活动。进行了全员“学历”“能力”“体力”与思想作风“守正定力”的教育训练。制定和实施以“电子考学制”“电子考录制”“电子考评制”为主要内容的队伍管理机制,营造了全员学习氛围,优化了选人用人机制,强化了干部绩效管理。以制度建设促进了干部的思想、作风与能力建设,队伍整体综合素养显著提高。

  以建设“数字化工商”为目标,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常德市工商局共投入资金近2000余万元,建成了覆盖市、县、所三级工商机关的大型局域计算机网络,形成了“一个网站(红盾网)支撑,二个窗口(12315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对外,三级(市、省、国家)软件对接,四级(省、市、县、所)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应用格局,投资近100万元建成有5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市场主体电子影像档案信息室与查询窗口,通过电子自动化将全市20多万户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的静态(登记)信息与动态(工商监管)信息全部进行数字化处理,录入电子档案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归类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纸质档案信息139086卷,至今信息库容量达248GB。加强了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实现高度集成的业务与管理系统一体化应用,开辟了“人管机器与机器管人管事”的新型管理模式,开创了由信息化促进管理规范化,工作效能化,服务优质化的工作局面。

  1998—2001年,市工商局投入2705.38万元在育才路修建了土地面积8389.02平方米的工商明苑办公楼,从根本上改变了局办公条件。1999—2012年,共投入资金6623.75万元,新建工商所14个,改造88个工商所与部分县区(市)工商局办公场所,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90%以上的农村工商所具有“五小”(厨房、菜园、浴室、娱乐室、图书室)等设施。配备各种执法车辆、流动检测车辆等。

  习指出:“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起点,新作为。在纪念改革开放与工商行政管理建制恢复40周年之际,工商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机构改革真正开始启动,市场监督管理将沿着“全面化、专业化、法制化、现代化”的轨道不断向前推进。常德工商和市场监管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为常德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砥砺奋进,再创辉煌!